離開家後,偶爾在週末早晨,路過平時不常去的傳統市場,人總是不少,我也不時會進去晃晃, 逛逛一個個小攤子,翻翻擺在地上的雜貨,聽聽老闆,老闆娘的一聲聲吆喝。
生意不錯的小麵攤賣著麻薏湯,喝一碗,早餐舖的水煎包剛上架,吃一個。
揀些新鮮蔬果,週末煮畢吃完,補充一些平日攝取不足的纖維素,維他命。
簡簡單單卻也十分滿足 。
小時候,總習慣在禮拜天回外婆家。 回去前,媽媽先會在附近的傳統市場裡挑些現成的"便菜"。 可能是一隻蹄膀,一盤茶鵝,有時候是些簡單的滷菜,我會買個飯糰,或是一點雞蛋糕 吃完,外婆家也要到了。
當時大家都在。
一台台車,放下一個個嘻嘻哈哈的小鬼頭,鬧哄哄地用完午餐,看了一下飛躍比佛利,打打撲克牌,有時甚至還打點麻將。 午後,阿嬤跟爺午睡起來,舅舅吆喝我們到附近的國小打籃球,那時候我還不會上籃
留了一身汗的下午,不擦乾,在難得的午後微風吹撫下自然風乾 走到了利豐便利商店買了罐舒跑,邊喝邊走回家。 弗進門,就聞到阿嬤正在炸著的年糕香味,那是種裹著麵漿的古早味,然後我們盯著螢幕上的卡通,就著年糕,想著晚上不知道吃什麼?
晚飯後,大家陪著阿嬤跟爺看完大陸尋奇,新聞橋開始不久,一個個女兒賊,敵不過阿嬤的堅持,提著滿滿的蔬菜水果,準備回家。 一個個小鬼頭,玩到欲罷不能,苦臉耍賴,直到爸爸顏色一變,才依依不捨地和爺,阿嬤,濟公(叔公) 阿姨舅舅,表兄弟姐妹們,揮手告別,回家趕工那沒寫完的作業。
後來,我們搬離了這小島,去了泰國。
後來,我們的生活圈轉移到了百貨公司,買菜也在有空調的超市裡。
後來,我們忘記了和菜市場老闆娘殺價的方法。
後來,我們一家人 分居三地,相聚,是兩張機票的事。
不曉得是社會變了,我們變了,還是大家都變了?
曾經週末,那小小奢侈的幸福,慢慢遺失了。
曾經過年,那濃濃的歡喜氛圍,隨著越來越暖的冬天而淡下 。
一晃眼,十幾年。
全家人難得團聚的時刻,除了過年在泰國,我住院時在1801,其餘的時間呢? 難。
整個家族相聚的機會呢? 更難。
忽然,時間--就這樣過了。
然後,阿嬤身體變差,我們也很久沒吃到那懷念的年糕了。
忽然,爺不在了... 或許,我們該開始學習如何面對未來,那可能的更密集的分離?
然後呢?然後呢?
難到長大就是這麼回事? 幸福變的不那麼簡單,快樂,更不是唾手可得。 是我們要求太多,還是社會對我們要求太多? 我不知道,你呢?
現在,我越來越常在早晨到傳統市場晃晃,買買菜,買買肉,簡簡單單地解決自己的三餐, 也許這樣,可以讓我越來越接近從前,曾經的那簡單的幸福。
也許這不會是另一次,奢華的想像。